
大倾角挡边输送带
从江北才子到北洋政府最后一届总理且看马坡潘复的花样人生
发布时间:2025-06-14 12:48:04
潘复(1883年一1936年),原名贞复,别名潘馥,字馨航,山东省济宁市微山
潘复(1883年一1936年),原名贞复,别名潘馥,字馨航,山东省济宁市微山县马坡镇潘庄村人。幼年熟读经书,青年时期靠创办实业发家致富。才华横溢,风流倜傥,北洋时期历任全国河道督办、财务次长、财政总长、交通总长,最后一任北洋政府国务总理(1927.6.20——1928.6.3)。
马坡潘氏在山东济宁名气仅逊于玉堂孙家。玉堂孙家是清朝乾隆年间才开始发迹的,而马坡潘家是从明朝万历年间已成大族,一直延续到民国中期。马坡潘庄是济宁潘姓望族的族居地。据潘姓后人介绍,明清两代潘家光进士就出了41位,是微山湖一带的豪门大户。
马坡现在是山东省微山县的一个乡镇,微山县建置于1953年,明清时期,这里属于济宁州、济宁直隶州直辖。潘复先祖潘胜,原籍浙江处州(今浙江省丽水市)云和县,明朝初年来济宁卫所从军,并在济宁北门大街安家,被马坡潘氏奉为一世祖,其五代之内并无才俊。
六世祖潘箕,字汝阳,号明宇,明万历初年考中副榜进士,官邢台县教谕,山西夏县、孝义县知县。《济宁直隶州志》记载:任职夏县期间,亲农桑,复流民,建社学,循声大著。复调孝义县,境内矿盗攘聚,箕亲历山谷,劝散诸盗,解为良民,治仕力,行社仓,法凶荒。妻亡不娶,有负其债未偿者焚掉其券不索,先世遗产悉数让与其弟与乡邻里居。潘箕致仕后,在济宁东南乡泗河南岸广置田产,建设乡间别墅(当时还不叫潘庄),潘箕98岁寿终,其家风和学养在孙辈开始大爆发,两个同母孙子潘士良、潘士美为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同榜进士,两进士的亲弟弟潘士谦也中副榜进士,时称“一母三进士”。另外,孙辈潘士见(长孙)和潘士昇,为翰林院侍讲学士。
十一世祖潘蔚,乾隆己未进士,山水,在六世祖潘明宇别墅定居,以姓取名,潘姓族居地遂成为潘庄村至今。
潘复父亲潘守廉(1845-1939),字洁泉,号节园,又号雪严、对凫居士,是潘家十七世,光绪十五年(1889年)进士,曾任河南南阳知县、邓州知府。清亡后返乡,热衷乡梓公益事业,在儿子潘复及乡贤支持下,在济宁开办慈善院,收容施助老弱病残和孤儿百余人。会同靳云鹏、熊炳奇、靳云鹗、卢永祥等募集资金,修复仲庙。作为清代遗老,进入民国后的潘守廉潜心事佛,无意仕途,自号对凫居士。1919年自请重修济南净居寺(旧址在今济南医院),以古稀之躯募集善款13000元,建成后再建藏经楼,进京请回《乾隆大藏经》收藏。1927年,主修出版《济宁直隶州续志》。在儿子潘复去世三年后,潘守廉归西,享年94岁。
潘复婴幼时,潘守廉便请从邹城峄山镇苗庄村逃难到济宁的邱氏为奶妈。潘复长大后,和邱氏的儿子靳云鹏、靳云鹗干了番惊天动地的大事业,这是后话。
潘复出生于潘庄村,自幼聪敏颖悟,有博学强记之资,仨月学习的内容,他三天就能掌握,一度三换私塾先生。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潘复14岁,乡试中举,成为济宁尽人皆知的神童。1905年清廷废除科举时,潘复才22岁,无缘进士。
津浦铁路(天津到南京浦口,解放后延申为京沪线)是清政府借款建成的最长一条铁路,从1908年开工到1912年(民国元年)全线贯通,一气呵成,为旧中国铁路建设最为华彩的乐章。而在清廷设计之初,是要修建津镇(天津至镇江)铁路。津镇铁路规划由济南经泰安到济宁,再东折入滕县境,改建津浦铁路,线路东移,就闪过了济宁。
济宁运河漕运发达,工商业繁盛,为鲁西南重镇,济宁父老期盼铁路过境。改线消息传到济宁,官绅商贾学界都舆论沸腾,公推潘复(学界代表)、袁景熙(商人代表)等赴京请愿。请愿团几次呈文,据理力争,清廷最后议决既定路线不动,另修兖济支线(兖州至济宁)。该支线也与干线同时建成通车,潘复自此扬名乡里。他曾撰写《争路小记》,记述了“兖济支线年侵华日军为解决津浦干线的缺轨问题,拆除了兖济支线年重建通车。
清王朝苟延残喘,而马坡潘家富甲一方,就花钱为其捐了一个知府衔,发江苏候用。江苏布政使陆钟琦,与其父潘守廉为同科进士,潘复顺理成章地成为了陆的幕僚。宣统三年(1911年)六月,陆钟琦擢升山西巡抚,潘复也随之前往。陆钟琦上任仅23天,阎锡山带领山西新军起义,光复太原,陆钟琦、夫人唐氏、长子陆光熙(翰林编修)、长孙陆鼎元被击毙,其余家眷幸从衙署东跨院挖墙逃脱,高晓松(《同桌的你》词曲作者)的外婆陆士嘉即在其列。辛亥革命潘复惊魂,只得蛰回了济宁老家。
中华民国成立,1912年潘家又在南京临时政府财政部为潘复谋得司员职务,这时候的江苏都督是程德全。民国初年,各省都在为军饷发愁,江苏都督府也多次上书军饷未批。程德全把要军饷一事交给潘复专办,潘复只在文书上改动18个字,呈报上去,饷钱就拨了下来。正因为此事,潘复“江北才子”的名号大噪。程德全见其有才,便将他推荐给山东都督周自齐,1913年被任命为山东劝业道道尹,不久又被任命为山东实业司司长。
在山东实业司司长期间,热衷于工业救国,买机器、办工厂。一次所买英国机械,海运途中因故倾覆,晚清开埠弱国无外交,众人都认为这次血本无归,潘复却说:“不必担忧,叫英方赔偿就是。”在对英索赔谈判时,潘复慷慨陈词,据理力争,结果英方全部赔偿了海运损失。
民国之前,纳妾合法。在南京临时政府任职期间,潘复经常往返于南京与北京之间。一次去北京,在火车上偶遇一位漂亮女子。只见她面容姣好,宛如天仙。潘复心驰神迷、魂不守舍,便主动上前搭讪。女子自称名为张静娟,也是回北京。两人相谈甚欢,临下车时约定第二天傍晚东直门内东兴酒楼再聚。二人准时赴约,酒饱饭足后,张静娟请他到自己家中小坐,潘复心领神会,鱼水成欢。原来,张静娟出身戏班,艺名“小翠铃”,乃京城当红艺妓。潘复已娶妻生子,只能金屋藏娇,纳张静娟为大姨太。
潘复放荡不羁是出了名的。早年间盘桓京城,结交权贵,潘复就是阮中枢(时任袁世凯秘书长)座上客,阮的侧室阮二奶奶也每每作陪。一次,潘复见到二太太的使女秀色可餐,便在无人处强行非礼。阮二太太佯做不知,私下却问使女:你愿意嫁给潘司长吗?使女答:愿意。二太太乐意送个顺水人情,就对潘复道:她既然愿意,你就把她娶回家吧。于是,这位使女便成了潘复的二姨太。
天津天宝班妓院在南市开业。老鸨曹李氏特地花重金从苏州、扬州买来了十几个俏丽的江南女子,潘复是天宝班的常客,在这里认识了津门名妓凤仙,便纳其为三姨太。
1919年,潘复豪宅在天津英租界落成。“潘公馆”分东西两楼,三层砖木结构,东楼设有招待达官显贵的客厅,西楼设有招待亲友的客厅,张静娟掌控潘复财政大权。为什么要建东、西两楼,坊间传说张静娟进门后,和大太太不和,潘复只好让原配住东楼,大姨太住西楼,他吩咐下人称原配为东楼太太,大姨太为西楼太太。“东西二宫”不是终点,潘复前后共纳了六房姨太太,时人戏称为“半打金钗”。
民国流行夫人外交。1913年,由程德全推荐,潘复入职山东都督府,从此事业进入快车道。江苏都督程德全与山东都督周自齐私交甚深,周自齐又是山东单县人,和潘复是老乡,更为关键的是,周自齐的夫人王喜顺和潘复的二夫人张静娟,一个是天津名妓,一个是北京名妓,两人一见如故,情同姐妹,这种内线裙带关系,给予潘复相当大的帮助。后来,潘复能够接触到军阀曹锟(天津人),也是得益于张静娟之功。曹锟的四姨太刘凤坤,艺名“九月红”,和张静娟亦是戏班的姐妹,张利用与她的交情,帮助潘复攀上了直系大腕曹锟。
潘复政商路上能做得风生水起,除了受益于夫人外交之外,前期的政治靠山是周自齐、靳云鹏,后期主要靠张作霖、张宗昌。
1913年1月,山东都督周自齐任命年仅30岁的潘复为山东劝业道道尹,不久又改任实业司司长。曾任中国统一党山东支部负责人。1913年9月,周自齐调任交通总长,另一位济宁老乡靳云鹏接任山东都督。靳云鹏出身贫寒,靳母邱氏是潘复的乳母,在潘家遭遇劫匪时,靳云鹏还被母亲推出代替潘复做肉票,靳家与潘家的关系非同一般。靳云鹏自投靠袁世凯加入小站练兵后,在民国乱世中的崛起,成为北洋之虎段祺瑞手下的四大金刚之首。后来,靳云鹏和潘复结成儿女亲家,又都先后做上民国总理,因而就有了“一奶俩总理”的佳线月,靳云鹏主政山东四年间,潘复和他牵手,把山东的工商业版图做得很大。潘复利用任职实业司司长之便,筹资120万元,筹办了济南鲁丰纱厂(今济南国棉一厂),潘、靳都是鲁丰的大股东。另外,王占元、田中玉、张作霖、黎元洪、曹琨等也都有持股,这些民国大佬时为商业伙伴,时为政治对手,这是独有的民国风范。在老家济宁,潘复与刘韵樵、靳云鹏等8大家合股投资30万元建济宁济丰面粉厂,日产46.2吨,畅销京津;还与马丹铭、靳云鹏等14家合资2222万元,创办济宁电灯公司。1919年11月,潘复牵头创办山东丰大银行,实则成为服务官僚企业的金融工具。还有很多实业,这里就不例举。山东早期的近现代工商业,大多都有潘复的影子。
潘复不仅倡导办实业,还鼓励发展农业、水产业等,并提出创优产品,参与国内外竞争。1914年6月15日至7月5日,他在济南主持举办山东省第一次物品展览会。会上评选出237种、682件优质产品。10月将其送往美国旧金山,参加1915年首届巴拿马万国博览会,张裕葡萄酒、玉堂酱菜、兰陵酒、泺口醋等获得巴拿马金奖。
交通系在国内以北洋势力为庇护,在国外以英日列强为后援,掌握铁路、轮船航运、电话电报、邮政等运营权,同时还控制着交通银行、金城银行、中华汇业银行、盐业银行等大银行,以及正丰煤矿、中兴煤矿、北票煤矿、六河沟煤矿、龙烟铁矿、戊通航业公司等大企业。
直皖大战爆发后,在奉系军阀张作霖的帮助下,直系打败皖系,段祺瑞下野,北洋政府由直奉军阀控制。出身于皖系的靳云鹏,凭借与奉系军阀张作霖是儿女亲家、与直系军阀曹锟是结拜兄弟、与直系军阀“玉帅”吴佩孚(山东蓬莱人,靳云鹏是吴佩孚武备学堂的老师)是师生关系,于1920年8月9日再次出任内阁总理。他续任潘复为财政部次长并代理财政部部务兼任盐务署督办。
1921年山东省举行第三届议会选举,潘复与靳云鹏合谋,妄图“磕箱换票“操纵山东选举,以便出任山东省长,结果事情败露,只好黯然罢手。当不了省长,潘复继续代理财政部部务,多次发行公债,从中牟取暴利,这又引起了交通系另一重要人物梁士诒眼红。梁也觊觎内阁总理宝座已久。他竭力挑拨靳云鹏与张作霖、徐世昌的关系,抓住“美商烟酒款案”挑起府院之争,直系首领曹锟、吴佩孚担心靳云鹏自立山头势力做大,逼宫靳云鹏。2021年12月18日,靳云鹏提出辞呈,由梁士饴代理国务总理。潘复也随大哥靳云鹏一同去职,移居天津。
潘复去职后,决定逐渐摆脱自己原有的皖系人设,将大注押在奉系一方。早年间,潘复就主动与奉系军阀集团接触,通过政治献金、疏通关系等方式逐渐融入奉系权力网络。1922年第一次直奉战争后,奉系战败,直系军阀控制了北京政府,靳云鹏、潘复都被排挤在权力中心之外。1924年9月第二次直奉战争,张作霖与冯玉祥国民军联合,打败直系军阀曹锟、吴佩孚,奉系控制。1925年张宗昌开始控制山东。
1926年初,张作霖与冯玉祥关系破裂,奉直修好,张作霖和吴佩孚联合,共同讨伐冯玉祥国民军,事成之后顾维钧出任财政总长,潘复谋取财政总长兼盐务署长的愿望落空。
1926年7月9日,国民革命军从广州出师北伐,坐阵沈阳的张作霖与张宗昌、孙传芳、吴佩孚、阎锡山等人频繁联络,潘复作为张作霖的高级幕僚,穿梭于沈阳、天津、济南之间,密谋对抗北伐军。
1926年11月,张作霖入关就任安国军总司令,孙传芳、张宗昌任副司令,共同对付北伐军和西北的国民军。1927年1月,顾维钧组阁,潘复出任交通部总长。
1927年6月16日,张作霖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军政府”海陆军大元帅,成为北洋政府最后一个统治者。当时,奉系老派人物张作相、吴俊升、鲍贵卿等力推靳云鹏组阁,但实力派张宗昌、褚玉璞等人认为潘复在筹集军饷上更有办法,主张由潘复组阁。6月20日,张作霖任命潘复为内阁总理兼交通部总长,成为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最后一届内阁,也是第32位担任过内阁总理的人之一。这时,潘复在奉系的地位仅次于张作霖。靳云鹏第三次组阁失败,和“一奶兄弟”潘复闹掰,直到1929年靳云鹏母亲病危,两个异姓兄弟在邱氏病榻前才重归于好。
1928年4月7日,蒋介石联合阎锡山、冯玉祥二次北伐。4月13日,北伐军已进入山东滕县界,张宗昌退至邹县,北京安国军政府辖地日益缩小,财政更加困难。1928年5月3日,日军在济南制造了“五三”惨案。5月9日上午,已败退天津的安国军副司令孙传芳致电潘复:“南北于争,济南事变,日人侮我太甚,本人受良心之督责,不愿再事内争。”又“东南王”之称的孙传芳是山东泰安人。潘复同意孙传芳之举,下午即劝张作霖顺应潮流,通告停战。
5月30日夜,张作霖下达总退却令。北京军政府召开末次国务会议,潘复表示退让贤能,辞去总理一职。6月3日凌晨,张作霖及随行人员乘坐专列由北京返回奉天,潘复随车离京,到天津站后下车回寓所。6月4日,张作霖专列驶到京奉铁路皇姑屯附近,被日本关东军预先埋好的炸药炸毁,张作霖身受重伤,不治身亡。潘复提前下车,才幸免遇难。
张宗昌是山东掖县(今莱州市)人,个人经历极为复杂。潘复与张宗昌结识虽晚,但个人关系非同一般。1921年,潘复辞职回到天津后,张宗昌、张学良等人就常聚于潘宅。1924年,第二次直奉战争中,张作霖获胜入关,第二年任命张宗昌为山东督军,潘复为督署总参议。张宗昌主政山东三年,捐税名目之多,可害苦了山东父老。张宗昌带兵进京,潘复跟随获全国河道督办职,主管全国水利事宜。
正月十五元宵灯节是张宗昌的生日,民间有“初一的娘娘十五的官”的说法,因此张宗昌小名叫“灯官”。张宗昌是个势利之徒,每年他都借为自己做寿,大肆敛财。潘复投其所好,张宗昌任山东都督后,每次都持重金祝寿。1926年张宗昌带兵进驻北京,潘复追随张宗昌左右,成为其核心“智囊”。张宗昌在北京南口与冯玉祥作战,潘馥从北京送到南口服侍张宗昌,深得张宗昌的欢喜。后来潘馥能够东山再起登上总理宝座,张宗昌是重要推手。
1926年8月5日,闽籍“报人”林白水发表时评《官僚之运气》,文中写道:“某君者,人皆号之为某军阀之肾囊(即睾丸),因其终日系在某军阀之胯下,亦步亦趋,不离晷刻,有类于肾囊之累赘,终日悬于腿间也。此君热心做官,热心刮地皮,因是有口皆碑,而此次既不能得优缺总长,乃并一优缺督办亦不能得……”林白水这篇嬉笑怒骂的奇文,将“智囊”变作“肾囊”,张宗昌又有“长腿”绰号,文章直指时任直鲁联军司令张宗昌及幕僚潘复。此文一出,读者无不称快!8月6日凌晨,林白水即被张宗昌宪兵逮捕枪决。
早在1919年,潘复在任北洋政府财政次长、代理财政总长兼盐务署督办时,就借着手中的权力委托时为开滦煤矿董事的庄乐峰,在天津英租界里,也就是今天的和平区马场道购买了十余亩土地。随后,聘请法国建筑师设计并承包建造了这套潘氏别墅庭院,当时花费了15万大洋。资料显示,当年楼内有两间大会客室,墙壁和顶棚有法国画家绘制的精美油画,墙壁是花、木、鱼等图案。顶棚则是画了四个西方美女的形象。
潘氏别墅庭院非常大,房屋建筑面积仅占院落总面积的五分之一。主楼分为东西两栋楼,院子的西北角还建有平房,共有楼房、平房一共有117间。房屋装修极其奢华,门窗、地板全部用菲律宾高级木料。因聚会客人众多,潘公馆里有11个卫生间,4个大厨房。厨房也按菜系分为鲁菜、豫菜、淮扬菜和西餐厨房,而厨师最多时达三十多名。家里的宴会厅长桌可以坐五六十人。
1919年潘复在天津的“潘公馆”落成。1921年潘复退居天津,“潘公馆”成为朝野聚会的俱乐部。据传,潘复打麻将是高手中的高手,他把打麻将作为手段,玩牌听戏,结交权贵,花天酒地。靳云鹏与张作霖是儿女亲家,故张作霖对靳云鹏的亲信潘馥也格外看重。张作霖嗜赌,潘馥投其所好,在赌场中故意认输而献媚于张作霖。那时能够出入“潘公馆”的,皆是衣着光鲜的人士。至于奉系军阀张学良、张宗昌、李景林、褚玉璞等人,更是“潘公馆“常客,直系头面人物如曹锟、吴佩孚、孙传芳、吴毓麟、张廷鹗、王兰亭等,也常出入潘府。他以看戏、聚赌等方式拉拢各方势力,周旋于各路政要之间,伺机东山再起。
康有为曾到访过潘公馆,吃了淮扬菜和西餐后赞不绝口,高兴地书写书对联 “海纳黄河浊,天包大地圆”赠给潘复。1934年,燕京大学校长、、教育家、外交家(曾任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来到天津,潘复在寓所与司徒雷登相见时,当场为燕京大学捐款两万元,并请司徒雷登捎话给蒋介石,表示愿为蒋家王朝效力。
潘馥从总理位置下台后,张学良主政东北,聘请潘复为高级顾问。1928年12月29日,张学良“东北易帜”,潘复是推动者之一。后来,潘馥又结识了宋哲元, 1935年担任“冀察政务委员会”顾问。
2005年,因为修建天津地铁一号线小白楼站,潘公馆被拆除。“一座潘公馆,半部北洋史”。因为它见证了一段风云变幻的中国近代史,历史价值非同一般。2006年,天津二十中学建设工程在潘公馆旧址开工,在原址又按照原貌进行了复建。如今,这座复建的“潘复旧居”是天津二十中学的行政楼。2013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35年冬,潘复患感冒,久治不愈。1936年秋,肺部出现积水,赴北平医治无效,于9月12日在北平西城毛家湾私邸去世,终年54岁。因为他跟随张学良,被聘请为高等顾问,响应国民军北伐,推动东北三省“易帜”,国民政府对他晚年政绩充分肯定,死后虽没有享受“国葬”待遇,但京津两地的政府要员和地方名流如宋哲元、章士钊、曹锟、吴佩孚、秦德纯、萧振瀛、李思浩、陈觉生、江朝宗等300余人亲临致祭,使其死后享受相当的哀荣。
冀察政务委会委员长宋哲元在天津闻耗后,马上拍去唁电:“潘馨航先生逝世之耗,逖听之下,惊悼莫名,除派秦(德纯)市长代表致祭外,特此唁电。宋哲元。12日。” 下午4时,宋哲元亲临祭奠。
冀察政务委会委员刘哲、陈中孚、戈定远、钮传善等,前往吊唁。名伶梅兰芳、尚小云等亦往致祭。教育长刘哲亲自担任灵棚总知宾。平津朝野政客名流,均亲临致祭。山东旅平同乡会、北平市商会、津市各法人团体代表100余人致祭。宋哲元挽题“骑箕天上”,徐世昌挽题“济上清材”,曹锟挽题“仙岛归真”,吴佩孚挽题“功在中枢”,张学良挽题“绩着旗常”……
潘复殡仪是上世纪30年代北京城屈指可数的大殡。潘氏门前设古乐迎宾,上祭时,有堂祭清音乐鼓、二十九军军乐团、冀察绥靖公署西乐团、市公安局西乐队轮番奏哀乐,并且有雍和宫的,白云观的道士,弘慈广济寺的和尚轮流诵经超度亡灵。灵堂前院,亮出了潘氏生前在山东实业公司、山东运河局、鲁丰纺织厂、前北洋政府全国水利局、前靳云鹏内阁财政部、运河局及张作霖政府内阁总理府、国民政府东部边防军司令部等所赠送的万民伞、万民旗、锦旗等。
10月14日,潘氏从北京移灵于天津, 64名杠夫高抬潘氏灵榇,平、津各法团代表约200余人步行送殡,送殡之素车白马约100余辆,经由西四、西单、西长安街、、长安街,抵达前门东站。沿途路祭棚共有6处,西四、甘石桥、新华门、中山公园、前门东、以及前门东车站,均有起脊式的大型路祭棚。北平铁路局特备灵车一辆,潘氏灵柩登车后,即于下午4时开赴天津,本来计划在天津停灵几日,然后归葬原籍,无奈国内战火四起,道路阻隔,最后只好葬在天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