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输送带
为满足居民的健身需求,近年来,多地在老旧小区改造中,积极完善健身设备及公共活动场地改造,引入智能化体育健身设施,在小区内打造内容丰富、覆盖全年龄段的健身场所,丰富小区体育文化生活,让居民在家门口就能健身锻炼。
“白天可以打羽毛球,晚上可以跳广场舞,现在我们健身锻炼又多了个地方。”浙江省杭州市春晖社区居民张阿姨说的正是社区在老旧小区改造中新开辟的一处运动活动场地——春晖亚运小广场。
据介绍,小广场在改造前是一块不规则的闲置空地,经常会堆放一些大件垃圾。改造后,这处300多平方米的场地成了居民们健身打卡的新晋网红点。新铺设的全塑胶地面增加了运动舒适度、安全性,并用不同颜分出了各种功能。居民们可以在这里打羽毛球、跳绳、做操,小朋友还能够准确的通过地面上绘制好的图案,玩“跳房子”“走迷宫”等有趣的小游戏。
在小广场旁边还有一个由闲置岗亭改造成的“运动器材共享亭”,里面放置了羽毛球、排球、跳绳等运动器材。这些器材一部分是由小区出资购买来的,另一部分是居民家里闲置器材。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凤岭雅苑小区将之前黄土堆积的闲置空间改造成与小区道路相贯通、围绕小区一整圈的环形健身步道,步道旁还建设了老友花园,种植了一些花草,不仅美化了居住环境,还增加了活动空间。
多地还在老旧小区改造中,对原有健身设施、场地实施改造,恢复其健身功能,满足了居民多样化的需求。
“步道翻新后走上去很舒服,多走几圈也不累,最近一段时间我的微信步数就没少过1万步。”家住上海市嘉定区外冈新苑488弄的居民姚阿姨表示。
外冈新苑小区中心广场的健身步道由于使用频繁,加上年久失修,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裂痕,存在安全风险隐患。为此,小区采用彩色透水混凝土材料重新铺设了步道。新步道防水防滑防腐且舒适性高,适合居民日常散步、慢跑、运动健身。
此外,步道旁边健身场地的原有地面坑坑洼洼、雨天常有积水,影响居民日常锻炼。为此,小区积极开展健身点位的地面翻新工作,还在点位上配备太空漫步机、椭圆机、健骑机、上肢牵引器、太极揉推器等健身器材,满足了老中幼不同年龄群体的锻炼需求。
实施改造前,南宁市荣和新城小区篮球场还是粗糙的水泥场地,因长年风吹日晒、高频使用,地面早已坑洼不平,球场画线也变得斑驳不清。改造后的篮球场更换了篮球架,铺设了多层塑胶,既美观耐用,又降音降噪。小区还在此举办了篮球比赛,“比赛场地很平整,回弹性也比水泥地好,很适合打篮球。”居民曾先生说。
上海市虹口区锦一小区益智健身苑点曾经主要服务老年人,部分健身器材存在超限使用、功能单一等问题。为满足中青年健身需求,小区对健身苑点进行升级更新,设置了儿童亲子互动区、配重力量练习区、健身跑道等五个分区,能满足3岁到70岁全人群的亲子运动、有氧练习等需求。
为增强居民健身的科学性,安徽、湖北等地在改造中将智能化健身设备引入小区,为居民提供了多样化的健身选择,精准记录运动数据,让居民随便什么时候都可以了解自身健康状况。
“运动次数、锻炼时间、能量消耗等运动数据随着运动强度在显示屏幕上实时更新,一目了然。”在安徽省马鞍山市当涂县马军寨一村,居民在崭新的智能双位坐推训练器上锻炼。
马军寨一村由于建造年代早,基础设施老化、功能配套不全、公共布局杂乱等问题日渐凸显,多年来居民们的休闲活动场地受限。
为满足居民需求,小区规划建设了4处健身场所,安装了双位坐推训练器、双位漫步机等24部智能化健身器材。
湖北省咸宁市鄂棉小区建设了室外微型智慧健身房,内部配备了深蹲提踵双功能训练器、腿部屈伸双功能训练器、智能竞赛车等多种健身设备。居民使用前,可以扫描设备上的二维码,查看视频教程,学习动作规范;运动完,扫描结果二维码,便能查看运动数据。
“室外微型智慧健身房建成后,将供鄂棉小区及其周边居民使用,将成为邻里交流互动的新平台。”相关负责人表示。
湖北省黄石市钢花花苑小区的室外微型智慧健身房则配有体质测试评估与训练综合器材、智能力量训练组合器材、智能互动竞赛车和地面运动训练功能图,具备智能体质测试评估、智能力量训练、有氧训练及智能竞赛等功能,能满足多种年龄段居民的健身需求。
近日,从重庆市住房城乡建设委员会获悉,重庆按照“点上点靓、线上贯通、面上提升”的思路,快速推进“两江四岸”109公里岸线治理提升。截至目前,重庆中心城区累计建成61公里滨江岸线个各具特色的节点公共空间。
本周,北京市属公园进入新一轮赏花期,郁金香、牡丹、晚樱、紫藤等晚春花卉开得正旺。4月17日,北京市公园管理中心首次发布“公园治愈指南”,推出30处适合阅读小憩、品茗放空的游园场所和休闲空间,让游客市民“呆”在公园,享受热闹热门之外的清静雅致,让短暂的春日时光慢下来、静下来。
近日,江西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等6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全方面实行建筑垃圾转移联单管理的通知》。
为贯彻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加快推进非首都功能疏解,2015年,北京市金隅兴发水泥厂主动停产,向科学技术研发、应用研究、高精尖产业积极转型升级
在今年“广西三月三·八桂嘉年华”系列活动中,广西壮族自治区住房城乡建设厅打造的“好房子·悦生活”住房促消费活动取得积极成效。据统计,广西“三月三”期间,参与“三月三”住房促消费活动的房地产开发企业到访量8652组,同比增长116%;商品房成交共568套,同比增长64%;成交面积约6.25万平方米,同比增长65%,有效激发了房地产市场活力。
近日,从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市政和园林管理局(南宁市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局)获悉,今年以来,南宁市组织开展流动摊点综合治理专项整治行动,共出动城管执法人员22.93万人次、执法车辆5.33万辆次,巡查道路15.37万条次,教育劝离流动摊贩16.13万人次,立案查处占道经营案件2571起。目前,专项整治行动已取得阶段性成效。